宋霭龄1944年就出国了,1946年定居美国。此后一直没有再跟宋庆龄相聚过,只能在笔墨里互述离情。1947年,宋霭龄给二妹写了一封信,里头写道:“作为妹妹,你一直是那么和蔼可爱。我比过去更爱你了。”
1957年,宋庆龄给小霭的信里不无忧伤地写道:“如果你不马上回来的话,我们都将变得太老了。”
之后另一封信写道:“又收到你的信了,我真高兴。”
可见,宋霭龄和宋庆龄之间的联系还是较为频繁的。在许多年之后,浓稠的鲜血终于能够超越女人之间的嫉妒和攀比,将远隔重洋的亲人的心牵在一起。而能够造成这迟来的相爱相依,除了亲情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恐怕是寂寞。
小庆的寂寞我们到后面再说。这里先来看宋霭龄的寂寞。即使有丈夫相伴,膝下儿女两双,但是晚年生活在异乡,依然让她感觉有一些隔阂和封闭。她仍旧打理生意,不断扩大家族的财产。但是到一定年纪她才发现,钱的确不是万能的。
孔祥熙作为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的主要董事,每周有两三天开车去华尔街,其余时间在家里工作。虽然他们同蒋介石的私人关系有起有落,但是宋孔家族仍然是联系台湾与美国特殊利益集团之间的重要渠道。熟悉他们的专栏作家德鲁·皮尔逊,就把中国银行称为“院外援华集团的神经中枢”。通过他们的活动,中华民国政府将数千万美元过户,以支付闪电战式的宣传的费用。
孔祥熙对于美国政治十分谙熟。他很早就请路易斯·约翰逊作为自己的私人律师。而约翰逊成为国防部部长后,就成为主张美国支持台湾的最坚决的倡导者之一。孔祥熙屡次拜访新罕布什尔州参议员斯泰尔斯·布里奇兹,这位参议员也一直积极敦促给台湾和蒋介石流亡分子以援助。
孔祥熙晚年,还想树立一个慈善家的形象。1959年,他来到曾经就读的欧柏林大学参加纪念会,宣布捐出50万美元设立一项奖学金。当一位记者问他前些年盛传的他拥有“五亿美元”的巨额财产的情况是否属实时,孔祥熙眼圈都红了。他像个普通的老头那样面带困惑地摇摇头,把几年来一次次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他说,随着大陆沦陷,他本人投资于国内各工商业的资本已荡然无存,孔家损失惨重,目下生活所需,不过是剩下的一点积蓄而已。
言谈之际,竟一脸沮丧,眼噙泪花。于是年轻的记者信以为真,发出一篇报道称赞孔祥熙积蓄微薄而不忘母校,令一些不了解真相的人被蒙蔽。
1966年,孔祥熙在其86岁高龄时终于从中国银行董事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和宋霭龄一起搬入长岛洛卡斯特菲克斯巷。他的健康迅速恶化,并有严重的心脏病。1967年8月,他被送入纽约的一家医院,8月15日他死在了医院,时年87岁。对于他的去世,《纽约时报》写了这样一段话:
“孔先生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他的一位前下属说:‘他是一位很难共事的人。他喜欢空论和闲谈,不下达明确指示。至于他的能力,他和所有那些山西银行家一样,是一位精打细算的人,但他不是具有政治家风度的理财家。’”
这段话读起来不伦不类,连孔家子女都觉得不知所云。宋霭龄倒很看得开,她说:“一个人能够家人团聚,寿终正寝,这已是不小的福分了。至于别人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哪能强求统一?你编个东西出来,都是说好或者都是说坏并不全面。这个评价,还是留给后人去做吧。”
8月17日下午,宋美龄就急匆匆地搭飞机前往纽约,陪伴悲痛的宋霭龄,帮她料理后事。随行的还有蒋纬国和一支五人仪仗队。
8月20日,孔祥熙的大殓仪式在曼哈顿麦迪逊大道和81街的坎波殡仪馆举行。8月21日上午10时在曼哈顿第五大道教堂举行追思仪式。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纽约枢机主教史培尔曼等美国要人及数百位孔氏亲友参加。
但是孔祥熙的亲密妻弟宋子文却没有来参加。在为国民党政府提供经济服务的漫长岁月里,宋子文对这个不懂金融又爱指手画脚的胖姐夫恨得咬牙切齿。早就不想再见他任何一面了,不管是活着还是死了。
孔祥熙死后,宋霭龄又活了6年。她一直在美国生活,并且身患癌症。1973年,宋霭龄在85岁时死于纽约。《纽约时报》这样评论道:
“这个世界上一个比较令人感兴趣的、掠夺成性的居民就这样在一片缄默的气氛中辞世了。这是一位在金融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妇女,她也许是世界上靠自己的精明手段敛财最有钱的妇女,她的财富全靠自己的狡黠积累起来。她是介绍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的媒人,是宋家神话的创造者,是宋家王朝扶摇直上的真正策划者。”
孔祥熙夫妇去世后,他们的子女遵照父母的遗嘱,将孔家在佛罗里达的大片房产匿名捐给了孔祥熙曾经上过的几所美国大学,还在台湾辅仁大学设立了“孔祥熙院长清寒奖学金”,资助有困难的优秀学子。
大概孔氏家族也明白,财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多做点善事可以挽回他们不好的名声。
纵观孔祥熙和宋霭龄的一生,两人在中国现代史上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也留下了为人所不齿的败笔。孔宋夫妇晚年飘落异乡,纵观孔祥熙和宋霭龄的一生,两人在中国现代史上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也留下了为人所不齿的败笔。孔宋夫妇晚年飘落异乡,由于政治立场的不同,他们虽满怀思乡之情,但却不能也不敢回归大陆,终究未能为国家统一做出什么贡献。他们黯然而逝,葬身异域,但又能怎么办呢?他们选择了这条道路,最终也只能承受逃亡者的孤独。 |